【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/台北報導】
視力模糊、常更換眼鏡、看東西有疊影、畏光?當心恐是白內障警訊!
82歲的林伯伯近年來,出現寫字會重疊、看書報時間愈來愈短等現象,卻自認為是老化的自然現象,直到下樓梯時差點踏空,經醫師兒子檢查後,終於診斷為白內障惹禍。
林伯伯是眼科醫師林丕容的父親,平時喜愛透過閱讀接收新資訊,但是,因老花、散光及遠視緣故,平日需要準備多副不同度數的眼鏡,才能符合看書、滑平板的需求。不僅日常相當不便,甚至曾好幾次不小心把放在上衣口袋、沙發上的眼鏡坐歪,讓家人好氣又好笑。
白內障初期會有視力模糊、看色彩色調改變、單眼看東西有疊影、畏光、閱讀吃力及常更換眼鏡等現象。
近年來,林伯伯除了原先的視力問題外,更是出現寫字會重疊、看書報時間愈來愈短等現象。不過,因卻自認為是老化的自然現象而不以為意,直到有天因下雨視線不良,下樓梯時差點踏空,經醫師兒子檢查後,才診斷為白內障。
白內障初期症狀易混淆 醫:5成民眾常輕忽
眼科醫師林丕容表示,白內障初期會有視力模糊、看色彩色調改變、單眼看東西有疊影、畏光、閱讀吃力及常更換眼鏡等現象。臨床門診也發現,有高達近5成的民眾在白內障發生時,常將其誤以為是近視度數加深,或老花導致視線模糊,而不以為意。直嚴重影響日常生活、安全,前往就醫,才發現原來是白內障惹禍。
白內障上門別馬虎!防惡化早治療有保障
林丕容醫師指出,白內障若不即時開刀處理、拖延過久,增厚的水晶體恐將導致繼發性青光眼找上門。若屆時再開刀處理,不僅手術難度提高、術後效果不佳,更可能會產生不可逆的視力損害。因此,建議民眾一旦發現出現疑似白內障的症狀時,應積極就醫、釐清原因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較有保障。
改善視力問題不難 白內障手術、人工晶體種類進步多
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,白內障治療已有大幅的進步,除了傳統的以手術刀切口並以手工製作囊袋外。新技術「白內障Femtosecond Laser前置手術」也漸受重視,不但適合置換老花白內障人工晶體;在3D影像定位與光學斷層掃描(OCT)和「智能導航無刀飛秒雷射」的輔助下,在精準度、安全性上也大幅提升,有助患者術後視力品質復原更快。
至於人工晶體的部分,也有相當顯著的改良。過去的人工晶體,均以繞射原理設計,平均會產生高達18%的光流失率,可能造成光暈、光眩、中距離視力不佳等現象。新型全功能人工晶體採用折射原理設計,光流失率只有7%,不但可提昇對比敏感度,有助中距離和夜間視力更清晰;可解決白內障及老花、散光、近視或遠視等問題,安全性及便利性皆大幅提升。
白內障手術挑選有學問 專業醫師評估不可少
林丕容醫師提到,以自己父親為例,由於已屆82歲高齡,在手術過程中,精準、快速、無痛這三個環節相對重要。因此,在人工水晶體的選擇,特別為有遠視及老花的父親選擇比較適合其生活型態的人工晶體。而手術後不久,父親不僅白內障症狀得到改善,同時也擺脫掛眼鏡的需求,就連閱讀速度也明顯加快。
不過,林丕容醫師也強調,上述手術不是所有人均適合,仍須經醫師精密檢查後才能決定。且手術只能解決部份視力問題,對於已有黃斑部或視網膜病變者,症狀並不會因此一手術而改善。
【醫師小叮嚀】:
林丕容醫師提醒民眾,若家中長者突然感覺視力持續模糊,或原本愛好戶外運動者,卻窩居在家;半年內度數快速增加,都可能是白內障發生警訊,最好盡快就醫檢查、治療較有保障。並建議,關懷「靈魂之窗」應從平時做起,除了發現異常時,儘速尋求專業眼科醫師的協助外,更應養成每半年至1年進行定期眼睛檢查的習慣,才是保護、維持眼睛健康的不二法則。